认识“可持续发展”与SDGs

类别: 行业资讯

新的理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能有些拗口,其实很好理解:首先我们要发展,其次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发展,我们不能害得我们的后代没办法发展。

什么叫害后代没办法发展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樵夫以砍柴为生,如果他为了多卖柴多赚钱养儿子,把整座山的树都砍完了,结果他儿子将来长大了想继续砍柴卖钱发现无柴可砍,那儿子要怎么办?樵夫当年看似多砍柴多赚钱是为了儿子成长的好一点,但他迫不及待砍完整座山,是在为儿子好,还是在害儿子?

同样的,如果我们为了追求高速发展把资源都用完、把地球都破坏完了,传到儿子孙子手里的是一个乌烟瘴气要啥啥没有的世界,那儿子孙子要那什么来发展?

答案很简单。为了后代可以继续发展,我们当代人做事必须有节制。比如上面这个樵夫的例子,如果他是一个聪明的樵夫,他砍柴的速度就不会超过树木生长的速度,那么他就永远有柴可砍,他的儿子和儿子的儿子就永远可以靠山吃山。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在古代农业社会确实是这样的。但是,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社会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快得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让聪明的人类开始反思:人类是不是正在成为想砍完一座山的愚蠢樵夫?坐吃山空的悲剧有没有办法避免?

理论回顾:

1980年,“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逐渐成为共识,联合国向全球呼吁研究新的发展模式。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野生动物基金协会(WWF)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中首次提及“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3年,联合国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具体阐述:一是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要考虑子孙后代。这一观点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战略。

2002年,192个国家参加了在南非举办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标志着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提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2015 年联合国193 个成员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发布2030 议程,并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 议程规定,在落实时必须考虑具体国家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水平,并尊重该国的发展战略和优先项目。会后各国正陆续将议程与国家战略和计划整合落实。

人类找到的答案就是“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又不要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这一发展模式强调资源利用在时间轴上的代内代际公平和可持续性。狭义指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协调关系,广义上强调人类社会健康长远的发展。

从传统到当代-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

其实类似的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有体现。古代农耕文明中,也明白资源要“省着用”,做事要“留余地”。例如砍柴不砍小树苗、打鱼不用“绝户网”等等,都是要给未来、给后代留下希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给后代人的发展留下可能性。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早已经领悟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顺应自然 和谐共生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洼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一一孟子《梁惠王上》
  • “草木繁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养之有道,取之有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 批评不可持续行为的成语: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很早就已经明确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环境保护战略。但事实上,经济发展盲目、粗放的现象还是一度存在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我国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1996年的“九五”规划已经写入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新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更是发展到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

新时期: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

1997年,党的十五大强调了事实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政治高度和科学角度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党章中也增加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内容。2018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之一,再次被强调。随着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我国党和人民的共识。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国际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是由联合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共有17项,不仅仅是面向环境问题,而是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制订了从 2015年到 2030 年一系列发展目标,期待以综合方式促进全球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零饥饿,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可负担的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减少不平等,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这些发展目标不仅可以用于国家层面政策制定,也是所有社会组织,尤其是大型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对个人和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息息相关。

来源: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在这17项目标中,重点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有6项:

SDG6-水源与卫生

确保所有人有安全、稳定、可靠的饮用水和卫生环境

SDG8-经济增长

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包容发展,确保所有人有完整的、有潜力的工作机会和体面的工作

SDG12-负责的消费

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SDG14-水下生物

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可特续发展

SDG15-陆地生物

保护、维持、促进可特续的地球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抗击荒漠化,阻止并修复土壤退化,阻止生物多样性流失

SDG17-合作

强化执行措施,复兴可特续发展全球合作

可持续发展问题远远不仅是环境问题,剩下的11项目标涉及了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会与环境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SDG 11 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目标,如果想要实现就必然需要对气候变化影响采取措施,并考虑人类以外的其他动植物。

SDG 6 水源与卫生问题必然对水生生物保护产生影响,而在负责任使用资源和产品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粮食安全问题。

其实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都是彼此关联的。例如,当社会循环性提升(SDG12),废弃物减少,填埋和垃圾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SDG11)必然会减轻,同时也减轻了固废(例如白色污染等)对濒危动物(例如鲸等海洋生物)的影响(SDG15)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家层面,或大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都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地球的未来,为了人类的希望。

上一篇文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铸造行业
下一篇文章
1-7月我国铸件出口情况